欢迎访问港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今天是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2015-03-06 00:00:00 来源:[db:来源]  作者:  编审:admin  浏览量:20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3日在港南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杨亚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等新常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开拓进取、攻艰克难,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2亿元,增长3.8%;财政收入5.76亿元,增长15%,高于自治区8.1%的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5亿元,增长24.7%,增幅排全市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0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9655元,增长10.9%。在困难超出预期的情况下,各项社会事业保持健康协调发展。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升。我们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运用技改补助、贷款贴息、融资协调等政策与服务的激励手段,引导企业加快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不断扩大规模,做大工业总量,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区新增入笼规模以上企业11家,入笼数量排名全市第一,新增产值8.23亿元,提高1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6.3%,完成技改投资40.8亿元,增长10%。木业保持迅猛发展,实现总产值38亿元,完成税收1.05亿元,同比增长23%,成为我区首个亿元税收产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稳步推进水田“以小并大”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发挥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产业,亚计山扬翔龙宝猪特色养殖(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全球最大的种公猪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成合作养殖场44个,常年存栏龙宝猪10.25万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61亿元,增长2.5%;粮食总产量24.98万吨,增长1.13%。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中药材种植10.7万亩,扩种高产油茶1500亩,新增火龙果种植面积1000亩,发展到新塘、东津、八塘、桥圩、木格、瓦塘6个乡镇。落实国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秋冬种马铃薯新途径,桥圩、瓦塘等乡镇组织经济能人和合作社建立200亩以上示范点6个,引导群众利用冬闲田及旱坡地种植马铃薯3.7万亩,每亩纯收入3000元,初步形成“粮食上山”的特色种植,实现钱粮“双丰收”,得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同志和农业厅专家的充分肯定。自治区秋冬种马铃薯生产暨机械化收获技术培训班在我区召开,南宁、桂林、玉林等14个地市的领导和农技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全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8家,家庭农场23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服务业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增长12.1%。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695万美元,同比增长1.26%。桥圩铜鼓湾温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投资3800万元,征地188亩。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西江综合保税区申报和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二)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我们狠抓“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港口、园区、城建、农业和民生五大领域11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33亿元,基本实现“三年上台阶”的目标。港口方面,积极参与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实现开工建设,标志着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拉开帷幕,完成征地388亩,拆迁1.5万平方米,桥梁施工全面开展,公路改线和安置区规划建设均按形象进度推进;苏湾作业区一期工程开通了500米施工便道,完成征地270亩,连片清表200亩,项目炸礁及港池开挖工作有序推进。园区方面,54个项目共完成投资13亿元。新建标房15万平方米,隆昌纺织、华强羽绒、炬业机电、鸿泰木业等11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快“两城”路网、供排水管网设施建设,羽绒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成,皮革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标段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城建方面,3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16亿元,园博园、西南大桥、同济大桥、东环路、江南大道(汽车南站至安澜路段)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梧贵高速、贵合高速、木格至博白水鸣二级公路已完成全年征地任务,港龙湾、水岸郦都、南湖商业广场等房地产项目稳步推进。农业方面,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菜篮子工程等30个项目建设,新建防渗渠道8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850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通过积极争取,成功列入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未来三年将获得上级专项补助资金8400万元,建设6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逐步改变我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民生方面,1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2.4亿元。第一、二批基础设施扶贫项目、水库移民新村、乡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港南二中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将港南中学初中部和木松岭学校初中部剥离并入港南二中,有效缓解江南城区上学难和大班额的问题。维修改造了一批校舍、乡镇幼儿园,新建了一批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周转房。区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一小、二幼、档案馆等项目征地及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洽谈项目50个,引进12个,合同投资额49.65亿元。其中,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成功签约了高档建筑模板和苏湾木业现代产业园项目2个,总投资32亿元。在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广西投资合作洽谈会上,与华西希望集团签约了投资2.4亿元的饲料生产项目。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扶贫开发和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32个,投入1933万元,硬化村屯道路190条74公里,修建桥梁4座;投入1050万元,新建续建移民新村外墙装修、文化室、篮球场等项目21个。小城镇开发稳步推进。通过桥圩特色名镇的示范带动,全区规划1000亩土地用于小城镇综合开发,其中木梓、木格、瓦塘3个乡镇已进入土地招拍挂阶段。投入310万元,在湛江、八塘等5个乡镇改造街道和安装路灯。强力开展“双违”整治,重点打击园博园、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项目范围和公路沿线的“双违”行为,全区依法拆除违法建筑2493间,20.5万平方米,“双违”现象得到有效遏止。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清洁乡村”活动,通过建立区、乡镇、村屯、队组保洁队伍,以村委为单位实行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建立并落实“户清扫、屯收集、区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全区成立村民理事会1269个、制定村规民约1269个,筹措资金3676万元,聘请保洁员1359名,村屯覆盖率达100%。开展市容市貌、村容村貌大整治,绿化村屯,建成八塘镇山泉村旧村屯、东津镇万垌村佳头岭屯等8个清洁乡村示范屯,全区12座垃圾中转站均投入使用,实现了清洁乡村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民生和公共服务支出只增不减”的原则,积极打造“民生财政”,将发展成果惠之于民,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1.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2.7%。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完成市下达保障房工作任务,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60套,基本建成1114套,分配入住799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00户,为13.42万农户落实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个,饮水工程22个,解决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完成50个贫困村4.7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建档、录入工作;争取上级补助资金816万元,带动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投入2500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3274台。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300人。新农合参合55.5万人,参合率达99.4%。为63万城乡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90%。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一元钱看病”和“100元住院”新模式,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成功举办第三届“和为贵·羽之韵”广场文化节以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文艺下乡演出40场。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实现村级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扎实推进幸福家园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单独二孩”政策,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在全市率先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授专利42件。社会治理进一步优化。多方筹措资金300万元,推进城乡“天网工程”建设,率先建成了基本覆盖城乡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走在广西县级公安机关的前列,全市“天网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开展“走基层、访民情、保平安”活动,落实“一村一警”制度,实现了我区农村地区“一村一警”。加大维稳工作力度,排查矛盾纠纷3920件,成功调处3826件。举办“正义的力量”道德讲堂专题巡演27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迅速提高,在广西年度排67名、全市第2名,比2013年前进23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荣获广西2011-2013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市、区)。注重公众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行动,组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等专项大检查20次,抽查养殖场和企业88家,查处环境安全隐患8处,关闭非法排污企业17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开展抗洪救灾、地质灾害、反恐、食品安全等应急演练5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提高村干部待遇,使村干部工资高于广西平均水平。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审计、统计、武装、防震、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等工作取得了新发展。我区被推荐为“自治区平安建设先进区”;港南消防大队通过“全国消防执法示范单位”评估验收,是2014年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江南街道办木松岭社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公安分局荣获广西“2013-2014年度争创无违法违纪先进公安局”称号并被推荐为“广西优秀公安局”;武警中队荣获“广西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称号。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组长王金山同志在参加区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出的“会上怎么说,会后就要怎么做,不能只说不做”要求,狠抓“四风”整改,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公众评议意见建议全部得到整改。针对“乡镇干部不安心、区直部门干部不用心”,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偏低和群众关心的教育、卫生、水利等问题,我们强化了乡镇干部“驻镇住夜”制度,结合绩效考评工作,建立约谈机制,通过奖勤罚懒,切实解决干部思想懈怠的问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提高协警队员待遇,同时新增协警50名,提高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落实资金解决边远乡村教师补助问题,解决21所学校无校门,8所学校无围墙、11所学校无厕所的问题;协调解决了2006年以来建成的9个农村人饮工程未通水问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件、政协委员提案51件,办结率100%。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创建妇女之家42个。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推进职能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人员“三集中”,强化行政审批“阳光作业”,取消(减少)行政审批项目8个,全年共接受审批事项27388件,办结率100%,力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完成33个村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了桥圩和八塘2个乡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和木松岭、南山社区及湴村、兴华村、姚平村5个村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示范点,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法治环境得到改善,被自治区推荐为“全国法治建设县(市、区)先进单位”,荣获自治区“‘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被评为“广西第三批依法行政示范点”。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开展“三公经费”、公车使用管理、干部“走读”、“吃空饷”等专项监督检查。全年“三公”经费支出977万元,下降3.16%,实行节假日公车定点封存制度,通报单位、干部违规用车和“走读”情况7起,查纠存在问题8个。约谈“走读”领导干部3名,办结“吃空饷”信访举报件4起。在全区165个村推行民主质询评议制度,群众反映村干部办事不公、吃拿卡要等问题的信访件与去年相比,由64件减少至42件,下降34%,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案件与去年相比,由11件减少至6件,下降46%。加强干部警示教育,组织城乡低保核查,清退“人情保”、“关系保”1203人,其中清退村干部104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效果显著,得到国家民政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考察团的肯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克服诸多困难,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港南中区市直单位、驻港南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港南发展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认识到,我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财源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项目征拆和建设进展缓慢,加快发展的形势紧迫,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改革攻坚,推进法治港南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部署要求,推动落实“西江经济带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计划”。继续按照区委提出的“港南速度新动力、园区经济新纪年、城建港口新蓝图、风清气正新气象”工作目标,着力抓好“三政”,即抓财政,以招商带项目,以园区促产业,巩固壮大现有财源,培育新生财源;抓民政,就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大民生财政投入,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抓市政,通过抓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具体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壮大工业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围绕项目抓财源建设,重点抓好城区和工业园区闲置土地的清理和盘活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项目用地征收,破解项目落户用地瓶颈问题。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完善路网、水电和商业配套基础设施。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督促业主抓开工、抢进度,不断培育新的财源。完善园区服务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助推企业加快发展。根据园区产业定位,依托现有标准厂房开展招商,提高标房入驻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破解皮革城发展难题,进一步理清思路,积极探索新的招商管理模式,盘活3000亩收储土地资源,尽快启用江南污水处理厂。
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大力发展羽绒、皮革、木业、纸业和造船五大产业,拉长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重点加快羽绒和木业两个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抓好苏湾木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将木业加工企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改变现在产业低端散乱现象;加快林产品交易物流园建设,畅通企业销售平台,促进木材加工产业供、产、销一体化发展,改变“马路市场”混乱状况。做好中国-东盟博览会2个签约项目的前期工作。解决工业用地指标紧缺局面,扎实推进羽绒工业城建设。加快金华木业、燕通羽绒等技改项目建设,争取尽快产生效益,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努力稳定生产经营,进一步做大工业经济规模。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更新改造投入力度,支持有竞争优势和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园区土地规划和修编,力争将桥圩小微企业集中区纳入江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继续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主渠道作用,促进企业与银行、项目与资金的对接,满足企业贷款需求,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助推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融资、贸易等活动,提高工贸发展水平。
(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建设和保护力度。争取国家、自治区和贵港市5000万资金,完成一批电灌站修复、渠道防渗、水渠改造工程。同时,利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专项补助资金2800万元,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青年、盘岭、新陈、马尾岭4座水库除险加固和瓦塘江(湛江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桥圩湛江、瓦塘木格片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承包经营权流转,争取完成桥圩、瓦塘、湛江3个乡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保障。
发展特色种养。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61万亩,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突出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重点推进以生态养殖和循环种养为核心的亚计山扬翔龙宝猪特色养殖示范区建设,培育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新增火龙果种植面积1000亩,扩种山油茶7000亩,保持穿心莲、泽泻、仙草等中药材种植10.5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秋冬种植,抓住国家将马铃薯主粮化的机遇,继续扩大马铃薯种植,力争3年内种植面积达10万亩。引进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提高农业服务水平。继续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计划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180期,培训2.2万人次,重点开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种养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农机购机补贴640万元,新增农机具3000台以上。投入资金1000万元,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机械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家,家庭农场10家。
(三)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推进物流现代化。围绕玉贵一体化发展战略,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沿江物流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引进现代物流项目。探索与玉林市合作共建东津物流园区,继续做好西江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工作,争取尽快启动东津保税区和物流园建设,进一步推动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发展商贸服务业。重点推进210亩港南商业中心项目建设,发挥滨江新区、江南商贸城、南湖商业广场等的辐射作用,引进1-2家国内大型商贸企业。推进旅游市场化。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生态养生为主的特色旅游。重点抓好木格君子垌客家围屋群和亚计山森林公园项目申报规划工作。加快推进桥圩铜鼓湾温泉项目建设,争取启动“江南水系”规划建设,利用水位落差把郁江上游的水通过南山景区到达南湖,提升南山公园品位。结合园博园及南湖综合开发,使南湖长期保持流动活水面积,把江南城区打造成为具有南国特色的“江南水乡”。
(四)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推动落实“西江经济带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计划”,集中精力抓好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苏湾作业区一期等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点项目,推进港口、港产、港城建设,尽快开工苏湾作业区进港公路和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继续依法保持高压态势打击“双违”行为,按照“征地拆迁补偿就高不就低、安置就近不就远”的原则,做好园博园、西南大桥、同济大桥、东环路、江南防洪大堤等市级统筹推进的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园博园园区、西江职教园区建设,力争2016年两座大桥实现通车。尽快完成贵合高速、木格至博白二级公路征地拆迁工作。争取年内启动江南大道(安澜路至南环路段)改造、港北峡山至东津公路等项目征地及相关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南湖综合开发区、江南商贸城二期、南江棚户区改造等城建项目建设。
(五)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节能减排。严把项目准入关、环保审批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坚决查处非法排污及污染大的企业,年内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以上。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减排工作,完成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任务。
强化环境保护。推进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落实,继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清查整治行动,加强饮用水源、江河、水库等重点水域监测。建立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购置水质检测设备,由区疾控中心对农村人饮工程饮用水每年开展两次以上检测,提高饮用水安全。突出抓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设施。继续开展武思江水库水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推进清洁养殖工作。继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完成造林绿化2.2万亩以上,将优化森林树种结构和实施村屯绿化活动有机结合,调整桉树种植结构,对基本农田、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江河源头和饮用水保护区种植的桉树要逐步采伐还耕或改种其他乡土树种。
抓好环境建设。启动“生态乡村”建设,拓展“美丽港南、清洁乡村”活动,持续推进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作,全面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行动,推进村屯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打造105个生态示范屯。抓好郁江、湛江河等重点流域,桥圩、湛江、新塘等重点区块,黎湛铁路沿线、南环路、324国道等重点条带的清洁绿化工作。着重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新塘乡大郑村、陈村两个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大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区主要街道、城乡结合部的居住环境状况。加快小城镇开发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争取年内打造2—3个新型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带动城乡协调联动发展;启动桥圩环镇路项目建设,加快周边地块开发建设,逐步把桥圩镇建设成为贵港城市发展的“副中心”。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坚持用法治引领和保障平安港南建设,深入实施“维稳基石工程”,推动网格化管理和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创建“管理小网格、服务大民生”的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平安港南”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开展“法治文明示范村、屯、户”及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社区)文明程度和依法治理水平。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标准。加快公共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能力。利用“天网工程”监控系统,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提高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强化交通、建设、卫生、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防止重大恶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支持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等群团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开展道路硬化专项活动,打通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优化整合提升村镇路网资源。投入扶贫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150万元,硬化村屯道路120公里;实施饮水净化工程,新建人饮工程19个,解决12万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关爱农民工工程”,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或担保制度,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综合档案馆、区妇幼保健院、区图书馆、残疾人托管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同时,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医疗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社会保障覆盖面,推行新农合“一卡通”建设,提高补助标准和核销比例,参合率保持95%以上。继续扩大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爱心保险”的覆盖率。加快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入学难问题,筹措资金4000万元,新建幼儿园1所,改扩建69所,形成“乡镇办中心园、村小学办附园”的格局。投入2200万元开展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投入5800万元启动一小、二幼建设,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发展。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年内新建公租房690套,基本建成472套,分配入住1106套,缓解农村危房户以及城市困难居民住房难题。着力解决办事难问题,继续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完善区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功能,逐步把行政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法律服务等事项纳入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健全帮办、代办、领办服务机制,方便群众、企业就近就地办事。进一步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体系。
(七)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构建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经济方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政府投资监督管理,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行政体制方面,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力争年内完成公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八塘撤镇改街道办,新塘、瓦塘撤乡改镇及地名普查工作。积极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方面,继续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乡村一体化工作,完善新农合保障制度,实行医保卡支付方式改革。农业农村方面,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加快推进水田“以小并大”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简政放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群众监督,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健全决策机制、程序和决策问责、纠错制度;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对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抓好预防职务犯罪,特别是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法行为发生;进一步减少“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把抓政府自身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抓落实、出成效、让群众满意上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已经让港南站在新的起点上蓄势待发,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支持下,围绕“四新”工作目标,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谱写港南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